望舌苔
一、苔質
1.厚薄---了解病位深淺(見底和不見底為標準)
2.潤燥---反映津液盛衰
滑苔:主寒證、主濕證、主痰飲
燥苔:津傷或痰飲、瘀血內阻致津不上承
糙苔:熱盛傷津之重癥
3.腐膩---濕濁與陽氣的消長
膩苔--膩苔多由濕濁內蘊,陽氣被遏,濕濁痰飲停聚于舌面所致。
見于食積或痰濁、寒濕內阻或痰熱、濕熱、暑濕等邪內蘊。
腐苔--多因陽熱有余,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泛而成。
見于痰濁、食積;膿腐苔主內癰。
4.剝脫---察驗胃氣胃陰的存亡及氣血盛衰
5.真假---辨別疾病的輕重與預后(有根無根為標準)
二、苔色
1.白苔---常見于表證、寒證、濕證。特殊情況下
白苔也主熱證。薄白苔/厚白苔/積粉苔/糙裂苔
薄白苔:正常舌象,或見于表證初期,或是里證病輕,或是陽虛內寒。
苔薄白而滑:外感寒濕,或脾腎陽虛,水濕內停。
苔薄白而干多見于外感風熱。
苔白厚膩多為濕濁內停,或為痰飲、食積。
苔白厚而干主痰濁濕熱內蘊。
苔白如積粉,捫之不燥(稱“積粉苔”)常見于瘟疫或內癰等病,系穢濁時邪與熱毒相結而成。
苔白燥裂如砂石,捫之粗糙(“糙裂苔”)提示內熱暴起,津液暴傷。
2.黃苔---主里證、熱證,淡黃苔/深黃苔/焦黃苔
3.灰黑苔---主陰寒內盛,或里熱熾盛
苔灰黑而濕潤:陽虛寒濕內盛,或痰飲內停。
苔灰黑而干燥:熱極津傷。
苔黃黑(霉醬苔):胃腸素有濕濁宿食,積久化熱,或濕熱夾痰。
編輯推薦:
2020年中醫(yī)醫(yī)師考試最專業(yè)的輔導課程火熱報名中
(責任編輯:gx)